茂名媒体网

标题: 裹粽籺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永远輝煌    时间: 2015-1-2 14:11
标题: 裹粽籺

  “裹粽籺”原叫“古中籺”。“裹粽籺”是农历五月初五(端阳节)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,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皆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。但高州也曾经流传一个有关“裹粽籺”的故事,它带着浓厚的高州地方色彩。

  据说,远在晋朝年间,从远方来了两位仙人,正好踏落高州地界,因已精疲力竭,想找个好地方休息片刻再赶路。他们都听说过高州有两个风景迷人之地,一说东山“山神庙”,二说南山的“石牛岗”,两处地方他们都想前去,但人生路不熟,不知还有多远。其中有一仙者正是“铁拐李”,见他用手在额前搭了个凉棚,左右燎目望,只见后山石头遍布,他猜想“石牛岗”一定就近在眼前。另外那仙者乃是“曹国舅”,他硬要往东山,于是两人一个东,一个南,争得面红耳赤,大家都没法统一意见。就在这时,隐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牛,嘴里不停唱着山歌:“五月赶牛山过山,睇见两人往山行,只听喳喳山人语,一个往东一个往南。”两位仙人听了顿觉惊奇,又一阵高兴起来,于是他们一口气赶到牧童面前打听地方。牧童此时会意笑着说:“那好,一个要找‘山神庙’,一个要找‘石牛岗’,你们各说的皆有道理,我有一个办法给你们指点指点,只要你能将带来的任何食物,往这牛头用力掷去,便可知晓。”只见两位仙人各从衣袋里掏出一团布包的熟米团,“沙!沙!”两下皆击中牛头,这只牛左一个右一个将两只米团挂在牛角上。这时牧童嘴里又唱起了歌谣:“饭团挂牛头,要找绕牛走,近在天边不算远,眼前就是大石牛。”歌声刚落,牧童从牛角上取下两个饭团,遁去无形无踪,只有这头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,瞬间现回了“石牛”的原形。两仙一下恍然大悟,原来这里就是“石牛岗”。

  再说那牧童一溜烟跑回家里,立即将两个米团拧烂,伴上家里仅剩的几把米,一起放镬煮熟,当他一揭锅时,锅里重重叠叠多了许多米团,他高兴极了,这香喷喷的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一口,立即拿去救济村里的饥民。不久当人们知道这件事后,就将“石牛岗”号作“仙人古中地”(白话是“猜中”之意),将这米团叫做“古中籺”,这种“籺”就世代流传至今。为什么“古中籺”后来叫“裹粽籺”呢?其实“古”与“裹”字谐音,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,所以“裹粽籺”便是它的正名了。



作者: 高州辉少    时间: 2015-1-3 19:57
不错
作者: 金山二少    时间: 2015-1-5 20:14
“裹粽籺”原叫“古中籺
作者: 金山二少    时间: 2015-1-5 20:15
我经常食的
作者: 无端端    时间: 2015-1-5 20:41
裹粽籺
作者: 焰火爆发    时间: 2015-1-5 20:45
好吃
作者: 江海多鱼    时间: 2015-1-13 10:10
古中籺好吃
作者: 牵手一生    时间: 2015-1-13 16:12
好吃
作者: 牵手一生    时间: 2015-1-13 16:13
好味
作者: 烂摊子    时间: 2015-1-13 16:33
支持下楼主
作者: 烂摊子    时间: 2015-1-13 16:33
很好
作者: 烂摊子    时间: 2015-1-13 16:33
了不起
作者: 烂摊子    时间: 2015-1-13 16:38
“裹粽籺”原叫“古中籺”。“裹粽籺”是农历五月初五(端阳节)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,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皆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。
作者: 见义勇为    时间: 2015-1-17 11:08
我经常食的
作者: 见义勇为    时间: 2015-1-17 11:08
很好味的
作者: 我来也    时间: 2015-1-18 08:29
我最喜欢食了
作者: 我来也    时间: 2015-1-18 08:29
谢谢楼主了
作者: 我来也    时间: 2015-1-18 08:29
“裹粽籺”原叫“古中籺
作者: 汏只廣    时间: 2015-1-26 17:26
支持茂名本土文化 创建和谐文明社会




欢迎光临 茂名媒体网 (http://www.mmmtw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