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茂名媒体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图文热点
查看: 4555|回复: 63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纪实文学作品之一民国高州首富——安良堡梁氏

  [复制链接]

121

主题

861

帖子

940

积分

高中生

Rank: 5Rank: 5

在线时间
462 小时
最后登录
2020-3-30
注册时间
2013-2-13
积分
940
金钱
64

特殊贡献奖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3-2-15 15:0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萧峰 于 2013-2-15 23:33 编辑

纪实文学作品之一民国高州首富——安良堡梁氏


一、建堡安良
鴉片战争后,资本主义列强势力渗透进中国。从此,泱泱大国的封建社会就逐渐沦为半封建、半殖民地社会。清廷腐败昏庸,各州郡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,借端敲诈勒索;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,民不聊生。为了摆脱这种悲惨的生活,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,打官府,抄财主;抢粮食,分财帛……其中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最为著名。洪秀全是广东花县(现花都)人,咸丰元年(1851)起事于广西金田村。太平天国活动范围之广,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,两广地区深受波及。其余党凌十八、陈金缸在粤桂边交界的高雷地区活动频仍,搔扰影响极大,致使乡村匪患和盗贼四起。境内聚族而居之大户、望族,纷纷奋起抱团自卫。
高州农村城堡,始建于何时,尚难考究。大概自鸦片战争以后,国计民生日趋凋零,叛乱民变者日众:有聚众数十或数百流窜于各处打家劫舍,官府又无力对付,各地受害村民为生命财产安全起见,乃自筹资金建村(城)堡以自卫。有的以宗族为单位建堡,这类多为祖祠、村庄与楼堡一体,如马贵马坑堡;有的则联合几户关系密切的亲朋戚友同建一堡,乱世稍有风吹草动时,即老少男女,资财粮食皆集中堡内,固守以图安全。由此可见,村堡的兴建,对当时的社会安定、休养生息、恢复生产等方面,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村堡以茂北山区为多,因地处边鄙,官兵鞭长莫及,常受匪贼扰乱。他们依山傍水,利用地形优势来构筑碉楼村堡,以坚固结实的高墙作屏障,把村庄围住;配以更夫和堡丁守卫,随时准备抗击来犯之敌。于是几乎村村建有堡。不少村堡围墙厚一米,高数米,四角附碉堡炮楼;每隔二三丈即设枪口炮眼,土枪土炮火力可交叉扫射、相互照应控制。按当时的武器装备水准,要攻克它是无能为力的。堡内屯粮草,凿水井,足可固守以待援。安良堡北门有联云:人为柱石坚无比,我作干城厚有余。此联既有对人物的赞赏,更多的是认为城堡固若金汤,引以自豪!
据修纂于民国年间的《茂名县志稿》记载,境内各地村堡遍布,较知名的楼堡多达17座:新洞堡、平山堡为新垌乡邓氏族人所建,龙头堡、乐聚堡为云潭乡张姓所建,木摾塱堡、贺亨堡、潭亨堡、军屯堡、清湖堡、大榕堡、桃杏堡、河口堡等均在朗韶(现大坡)乡,大人庙、小雅、卫安阁等3堡属黄塘乡,安良堡为帅旺乡梁氏兄弟所建,镇安堡(有新、旧堡之分)为桂山江氏在联德乡(现石鼓镇)境内所建。其中最具规模、财力和名气最大的就是安良堡。安良堡距高州城约16公里,不消2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。它始建于清咸丰初(1851),由家财殷实的乡绅梁纯斋牵头,联合聚族而居的梁姓村民,为防御盗匪侵扰而建成堡垒式的村堡。堡内曾住有30多户、200余人。
二、梁氏谱系
梁氏家族源远流长。据茂名北路梁明斋祖之族谱世系图来看,远在宋室南渡之时,梁氏祖先从闽省入粤,离散于岭南各处觅地栖身。其宗支祖匿名为仆,呼为“二十七舍”公,乃入茂名之一世祖也。初居城北20里甲子坡西村,生有三子。稍后,长子梁吾榖(二世祖)分居于帅堂,二子和三子则分别迁居兰石(现属吴川)和广西。吾榖生子梁旋(三世祖)仍居帅堂,开枝散叶,子孙繁衍,人口众多……时至清初,传至十五世梁祈国(字明溪)考取进士及第,此为梁氏兴旺发达之始。明溪生四子:长子成和(字来斋)、四子健和均迁居坡尾,三子昌和居南山,次子趣和(字纯斋)迁居安良堡。纯斋精明能干,胆识过人,乃安良堡之倡建者。本文所说的安良堡梁氏,即其后人也。
纯斋单传,生子敬斋。敬斋生四子:鉴若、允山、筍坡、特岩,均居安良堡。筍坡生二子:杏三、振南。杏三(梁昌东、昌符之祖父)生六个儿子,为图发展,皆迁旺利对岸之旧城。而振南单传,生子殷臣,仍居原址。殷臣生二子:谱埙、谱篪。这父子、兄弟,祖孙三代四人,在清末至民初,大名鼎鼎。因为富甲高州的茂名安良堡梁氏,实际上就是这四人的别称和特指。
三、发家致富
梁明溪进士及第发迹后,其子纯斋、孙敬斋两代承先人之余威,长袖善舞、风生水起。特别是纯斋倡建安良堡之后,更成为地方的头面人物,财源广进。所以到敬斋过世时,其名下遗产不赀,竟达2000多石田租。公租之外,各房私产亦不薄。每年靠佃户输纳租谷已足供温饱有余。然大部分子孙依赖成性,不思上进而游手好闲,过着安逸舒适的寄生日子。唯有振南、殷臣父子二人,克勤克俭、手足胼胝兴家致富。进入民国之后,殷臣名下的资财已远远超过族内祖尝之公产,田租已达10000多石,成为高州六属之首富。
回首鸦片战争以来,兵荒马乱、匪盗四起,民不聊生的年代,民穷国弱。而安良堡梁振南、梁殷臣家的财产不但不“缩水”,反逆势迅猛暴富,成为地方富豪之翘楚。个中原因是值得史家和经济学家关注、探讨的。
中国人对家庭的研究和探讨,总是从财丁这两方面切入。财与丁(人口)的关系,就像鱼与熊掌那样,往往是不可兼得的。丁旺是最令中国人高兴的事,但财产是固定的,“一千租,怕三分”,人均起来财就弱了。计划生育口号“少生快富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安良堡梁氏敬斋祖生四子,分家析产时,其名下2000多石田租按房头来分,各房的产业差别应是不大的;但人口差异很大。长房、二房、四房为多子多福,还纳妾生子,儿孙众多;唯三房筍坡只有两个儿子:长子杏三成家后即迁居旧城,次子振南单传,生子殷臣。他俩为人忠厚,仗义疏财,乐于助人,父慈子孝,共事默契。此房少了妻妾间的争风吃醋,兄弟间的尔虞我诈,父子间的猜疑斗气……家和万事兴,父子一心图发展。
从清末到民国,苦难的中国除兵荒匪乱之外,还灾害频仍,冰霜雨雪、旱涝风寒及蝗灾等几乎连年不断。其中最为严重的,如抗战期间1943年5月31日的《新华日报》报道说:“广东灾荒愈加严重,赤地千里,草木枯槁,旱象极重……全省有97个县,报灾的达80余县。全省八成耕地受旱,田地龟裂,禾苗尽枯,满目凄荒。”此报道真实地记录了广东从上年初冬到翌年5月,全省大部分地区没有降过透雨;田里正待成熟的早稻大部分枯死的悲惨情景。为了度荒,不少人典妻鬻子卖女。后来,即使贱价出售,也找不到买主。灾民们还被迫将幼婴抛弃路旁,一任奄奄待毙的婴儿在尸间蠕动、挣扎。听一些老人讲,每当闹灾荒时,梁殷臣家总会开粥厂济贫;他家开的当铺,典当的条件和价数也比别人的合理些。因家底厚实,不论多少灾民拿东西来要求典当,他都来之不拒,并尽可能给予优惠和关照。于是,梁家父子在当地的口碑甚好。当然,他们在灾年里急人之所急,乐善好施所做的义举,也得到相当丰厚的回报——不少人在灾后是无力赎回典当的东西、特别是房产地契等物业的。这正是梁家的产业能迅猛膨胀、剧增的奥秘。“逢低吸纳”是现代股市最能获利的高招,其实梁家在百多年前就早已悟其真谛了。不过典当双方是你情我愿的,其交易是公开和合法的,无可厚非。所以到梁殷臣当家时,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郡中已是无人可与之匹敌了!
创业难,守业更难!“富不过三代”的俗语,就是最好的解说词。挣下了偌大的一份家业,要保护、守成和继续发展下去,这个难题的破解并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,这也是安良堡梁家最为关注和担忧的首要问题。为此,他们在官府、匪盗的虎视眈眈之下,在亲友、仇敌的羡慕、忌妒之中,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。于是他们降格屈尊用柔软的身段,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复杂形势和社会环境;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左右逢迎,化险为夷,以求平平安安地把好日子延续下去。
花钱消灾,逢凶化吉。不管与官府或匪盗打交道,总是凶多吉少的。夹在官匪之间的财主们,只能两头都不能得罪,周旋其中,以求自保。同治年间,太平天国余党凌十八、陈金缸两股农民军曾流窜在粤桂边境。其中对高雷地区影响最大的是陈金缸部。陈是三水人,以信上帝教为号召,揭竿起事后,率7000余人从三水出发,转战两广交界的州县。克梧州,陷容县,破玉林,占信宜。并以镇隆学宫(孔庙)为殿,建大洪国,称南天皇。为安全计,还分兵两路,驻曹江溪塱、南山,与大本营势成犄角,互为呼应。南山与安良堡,近在咫尺,相距十余里。陈部在此驻扎三年多,安良堡除做足防卫准备之外,他们能放下架子,屈尊求和,允诺定期送纳一定数量的军饷,终免遭侵扰。所费的军饷,于梁氏来说是九牛一毛;若意气用事则鱼死网破遭灭顶之灾,安良堡则不复存矣,钱财再多又有何用!
联姻结盟,散财交友,壮大力量。安良堡发迹较早,家底殷实、财力雄厚。他们也按照习惯,以婚姻为纽带,与官宦之家或豪门望族、书香门第缔结姻亲。通过联姻的方式把几个有实力的大家族扭合捆绑在一起,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;同进退、共命运,壮大势力,确保家族持续兴旺发达、繁荣昌盛下去。这既是人之常情,也是世俗传统,是无可非议的。梁殷臣原妻(谱埙母亲)是大户人家的女儿,后来续弦娶沈氏(县长沈耀祖之妹);梁谱埙娶妻谢氏(信宜望族之女),梁谱篪娶妻陆氏(信宜人,勷勤大学校长陆嗣曾之侄女),梁永燊娶妻陆氏(信宜人,其父陆幼纲曾任省府秘书长)。从以上婚配来看,确是门当户对、强强结合,他们之间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财源可互通有无、相互关照,从而实力更为增强,更有利于发展壮大。
积德行善,广交朋友。通常会经商致富的人,都是理财高手,“小钱出,大钱入”是他们的共识和为人处世准则。安良堡梁殷臣一家,对钱谷不是十分看重的。对地方的修桥、铺路、筑陂等公益事项,他们总是热心参与,出资也总是最多的。家里的女人都信佛,初一、十五必烧香礼佛;对使妈、长工等下人也时有关照……总之,行善积德必有后福,助人也能福荫自己嘛;阴功积德永保富贵长安,花些小钱没啥的,人缘和情面可贵,往往在关键时刻会化险为夷的。所以,在抗日战争时期雷州师范内迁至茂北帅堂;因日机轰炸高城,私立海珊中学也北迁帅堂大坡吴家祠。梁氏兄弟尽地主之宜,全力协助学校安置下来,如有困难则随时为之解决。如雷师饭堂缺粮,梁谱埙即刻开仓济急;海珊中学资金周转困难,面对上门求援的梁华盛,梁谱篪二话没说,马上如数贷给,以解燃眉之急。他们助人为乐之义举,当年受助的师生仍记忆犹新,感激不浅。因此,在当地安良堡梁氏兄弟的名声甚好,赞誉良多;所以每当他们家里要办啥事,不论官府或民间都能接受,为之效劳,一路绿灯,畅通无阻。
四、埙兄篪弟
梁殷臣未及弱冠,即娶一大户人家之女为妻。生一子,按族中世次排列当属“颐”字辈;因是长子,故名伯颐,字谱埙,以字行世,其族名反鲜为人知。十余年后,谱埙母亲因病去世。其父续弦,未几,该女又死。稍后,再娶沈姓女子为妻。沈氏之兄沈耀祖曾任茂名县长、法院院长。县长之妹乃黄花闺女,竟乐意肯为填房媳妇,这可想而知梁家财力之丰厚也!1916年,沈氏的肚子很争气,劳苦功高地为梁家添了一个白胖子,令财旺丁弱的梁殷臣大为高兴。次子取名,就只能是仲颐了,字谱篪。埙篪二字较为冷僻,世人感觉颇为陌生,更不知其意为何。梁殷臣是耕读传家的读书人,用埙(繁体作壎)、篪为儿子作字,是有其用意的。其实埙与篪都是古乐器,只不过埙为陶制,故又名陶埙,也有用石、骨或象牙制成的,是古代吹奏乐器;有球状和椭圆形等数种,音孔一至三、五个不等。现代的埙有音孔五、六个。篪也是古乐器,用竹制成,单管横吹。《诗经》、《礼记》都有提及,专用于雅乐。这两种乐器合奏起来,声音和谐悦耳。《诗.大雅.板》:“如埙如篪。”毛传:“如埙如篪,言相和也。”《荀子.乐论》“埙篪翁博。”后因用为赞美兄弟和睦之辞。梁殷臣的用意亦正如此也!
但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与愿违的。他们兄弟日后的相处,确与父亲的期盼相悖,总是貌合神离;正如水乳可以混合,但终难真正交融。究其原因应如下:一是同父异母,种脉虽通,但骨肉之情有别,终不如同父同母兄弟之亲密无间可比。二是年龄差距大,两人名份虽是兄弟,但长幼悬殊似父子;谱埙的大女儿还长谱篪一岁,代沟难填。三是意识观念不一。谱篪还在读小学时,谱埙早已大学毕业,先后出任佛山釐金局长、吴川县长等职了。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用“鸡同鸭讲”来形容亦不为过。谱篪从小就体弱多病,被父亲宠容迁就惯了,生来就不愿受管束。父慈兄严,对兄长总是心存敬畏,能躲则躲,落得逍遥快乐。加上兄弟之间在分家析产方面总会有些分歧摩擦和误会的,干脆来个“井水不犯河水”,各自为是互不干扰。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梁殷臣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1933年在他精神尚可,但身体渐觉不适之际,果断地为年仅17虚岁的小儿子谱篪,迎娶信宜水口镇望族陆姓人家女子为妻,并分家析产让他们独自当家过日子。翌年,谱篪妻陆氏不负厚望生一子,令家翁梁殷臣兴奋不已,才安心地到省城看病住院去了。无奈已病入膏肓,药石乏力不治,数月后病逝广州。
五、同心建堡
梁殷臣去世后,令哥弟俩第一次感到天地间,芸芸众生中埙兄篪弟乃世上独一无二的。“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”是父亲的口头禅,说明人世间父子、兄弟是最铁的人际关系;而往日之所为,确愧对父亲之期盼。加上分家独过后,产业等的处置都了结分明,再无什么利益冲突可言;于是兄弟间的误会和歧见冰消瓦解,关系相处融洽得多了。上世纪30年代初的广东,是陈济棠治理广东时期,经济发展突飞猛进,社会安定而匪盗遁迹。故乡间避难时赖以安身的碉楼城堡,渐渐为人们所忽视甚至淡忘。安良堡的旧村堡因年久失修在狂风暴雨烈日的摧残下,时有崩裂、坍塌出现,但村民早已不以为然了,视而不见、听之任之废圮下去。安定的社会环境下,经济飞速发展起来,梁氏兄弟的财富也随之呈几何级数暴增。为了自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他们合计并达成共识:在旧宅的基础上,购买或置换亲房(如杏三房)外迁遗留下的宅基地,拆旧建新,把住宅与碉楼合二为一,独资修建属于自己名下的家堡,以取代过去的村堡。现存的安良堡大宅,是庄园式的豪宅。其设计之新颖,规划之周详,布局之合理,无不令人佩服和赞赏不已!其规模之巨,气势之雄伟,面积之大,在高州六属当是首屈一指的;就算在省内,也少有能与之相比者。
如梁谱篪的永春园,是传统的棋盘式四合院。这是中国乡村大户人家最喜爱的建筑模式。豪宅内只要大门一关,既归密又安全;它还迎合封建专制家长,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而备受欢迎、采用。该宅坐北向南,规划周详:生活、服务、会客、娱乐、餐饮、居住,仓储、码头等,几乎无所不包,一应俱全。布局合理:如厅堂、卧室、书房、卫生间、客房,厨房、餐厅、水井,晒场、仓库、码头以及马厩、牛舍猪栏等,均按功能类别分区设置,互不干扰。花园、水池、亭台阁榭与鱼塘等巧妙相间,分布、点缀其间,人入庄园似在画中。大宅东面开阔地是晒场,周边是谷仓粮库。靠河的围墙外筑有码头,开有门口供船运货物装卸进出,十分便捷。大宅主体由前楼(单层)、侧楼(二层)和后楼(三层)组成。前楼用于生活服务和长工们住宿,侧楼主要储藏货物和生活用品,也设有客房数间,以备不时之需;管家、帐房、随从也住在侧楼。侧楼上下相通,都用走廊把前、后楼贯通,连成一体,四通八达。但在转角交接处,设置镶嵌铁皮的闸门,有意外时把门一关,水火刀枪都不入,确保安全无虞。设计新颖、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:传统的四合院,与半圆的拱形门窗和观礼台(阳台)相结合,既美观大方又通风透气、光线充足,颇具欧陆风情。还可早看日出朝霞、晚能赏月观星,周边美景尽收眼底,令人心旷神怡、宠辱皆忘。其巧妙之处是楼房屋顶虽仍为枋木、桷子和瓦组成的金字架式结构,但落到瓦面的雨水不会从屋檐流下;而是顺着一套特意设计、安装在屋顶周边墙角和地下的排水系统管道,流到楼下的水池,待雨水储满到预定的闸口才往外排泄。所以水池终年都有水,可供浇花、淋菜,还可在发生火灾时作灭火之用。
南面梁谱埙怡园的设计与永春园几乎是差不多的同一版本,因南北位置不同而稍作修改一下。两园仅一墙相隔而连成一片,有利于攻防时免致腹背受敌,两园的碉楼互为呼应,整个庄园均在火力控制范围之内,以策安全。如此天才、杰出的设计,谁会想到竟出自一位青年人——陆士风(留日归来在高州城当中学教师,解放后任高州中学副校长、民盟茂名支部副主委)之手。陆是信宜水口镇人,谱篪妻子陆氏是其胞姐。陆姓在当地是望族,人才辈出,其伯父陆嗣曾先后任过广东省高等法院院长、勷勤大学校长等职。当时陆士风正留学日本,攻读文学艺术专业。日本古代以中国为师,近代则致力学习西方并取得成功;中西文化融合、荟萃其中,其近代建筑颇受欧美风格影响,吸收和引进西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观点。陆士风留日全靠姐夫梁家资助。当知道梁家准备拆旧建新,筹建住宅与碉楼合一的豪宅家堡而招聘设计方案、图纸的信息后,便决定牛刀小试,参与竞投。虽是至亲,情况熟悉,但他还是专程实地考察、测绘。在熟悉、掌握地形地貌和地质等方面相关资料、数据之后,还耐心听取、理解主人对新宅设计的意图和要求。经过深思熟虑后,决定以民族传统、地方特色为主,参考、借鉴西方,特别是日本的建筑风格而设计出中西合璧、取长补短的方案、图纸。在众多的竞争者中,陆士风的设计因出类拔萃而力压群英胜出,为梁家采用。
安良堡新豪宅庄园始建于1938年,竣工落成于1943年,工期长达五年多。新堡面积为旧堡的一半,约17亩,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。进宅时高朋满座、胜友如云,摆酒宴客竟长达一个余月。致于他们兄弟财产孰多孰少,谁也难下定论。但乡间传闻说,分家析产时按(激励人口发展)老规矩,长子、长孙可得到额外的优惠和补贴,所以谱埙得到的产业应多于谱篪。但谱埙曾在官场(当过吴川县长)混过,应酬交际多花费自然多,加上子女众(三男四女)又当大,开销较大,所以财产增长不明显。梁谱篪分家时刚16岁多,翌年才生一个孩子;人口少负担小。他大学毕业后从未任过公职,专心注注地经营产业和理财。每年用不完的钱财就用于投资油桁、糖寮、当铺、商号,经营山货和土特产购销等,所以财富迅猛增加。到1949年离开大陆时,他在高州、南盛、化州、梅箓等城镇都开有当铺、商号,其中仅是高州城就拥有店铺27间之多。财力雄厚,所以永春园建得富丽堂皇、气势磅礴,至今虽经近70年的沧桑仍没有破落衰败之感。盖因当年谱篪夫人陆氏精明能干,建新宅时一切财务开支、材料采购进出均亲力亲为,选料上乘、做工精细;加上设计师是亲弟,发现什么问题都可随时改进完善,所以质量得到保证。谱篪家的厨房,是笔者所见到面积最大、功能最齐全的:四开间,当中是天井,水井在其中,洗菜、洗餐具都十分方便;西面照壁开有大窗,窗外是养鱼池,池里养着从外边购买回来的各种各样的鱼,可供随时网捞起来烹饪做菜。听老村民说,梁家的宾客络绎不绝,所以厨房也是日夜24小时,都炉火通红做菜宴客的。
解放时梁氏兄弟远走香港,其庄园由人民政府接管。因其房屋高大宽敞、坚固结实,面积巨、容量大,加上筑有码头、晒场、仓库等功能设备齐全,而划拨给曹江粮管所作仓库。在当时来讲,是茂北地区条件最好的粮库,仅次于县城中心粮管所的仓储库。客观来说,正因为被征用为国家粮库,该庄园在历次政治运动和风浪中才免遭严重破坏,至今基本保持原貌。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落实侨务政策,高州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6月8日,以高侨房字第018号、019号文,发给梁谱埙、梁谱篪“落实华侨、港澳同胞房屋产权证明书”,把产权归还业主所有。产权证明书注明梁谱埙有房屋131间,面积3337.3平方米;被拆除54间,面积1339.66平方米。梁谱篪有房屋130间,面积3644.25平方米;被拆除36间,面积839.46平方米。按政策“原物在的退还原物,原物不在的折价赔偿”的规定,除被拆的折价赔偿外,现存的房屋和整个庄园都退还给业主兄弟;并按与业主商确的期限全部搬迁、撤出。
六、香江岁月
据安良堡村民回忆和反映,梁谱埙、梁谱篪兄弟移居香港是有准备的。1949年端午节之前,梁家雇的货船频频满载着粮油、土特产、山货等,顺江而下,直抵吴川梅箓,变卖换钱以应急时之需。节后他们两家把贵重物品和财宝细软收拾打点好,雇船装载好南下,通过水路出海直达香港定居下来。其实他们兄弟一直都不愿意移居海外的。俗话说:在家千日好,出外半朝难。常人都如此,更不用说家财万贯、万担租石的梁家兄弟,世代生于斯长于斯,离开故土将变成无根的浮萍。“日暮乡关何处是”,故土难离,情何以堪!但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,时局越来越严峻了,他们还是犹豫不决。梁永燊是谱埙大儿子,毕业于中山大学政治系,获法学士位。曾任广东省建设厅西村士敏土(水泥)厂监理、广州商检局科长、广州市议会秘书。他十分清楚局势的恶化将牵连着家族的命运,故密切注视关于东北、华北地区的土改政策和实际执行情况。发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蓬勃开展,斗地主、分田地的场面较为激烈、残酷,留在家乡的后果将不堪设想。所以他坚决要求父亲和叔叔两家不能再拖延,应立即准备远走海外。所以1949年端午节后,埙兄篪弟两家收拾完毕,拜别祖宗、土地后,离乡别井,乘船从水路出海直驶香港。
抵达香港安顿好家口之后,当务之急就是谋划日后生计出路问题。此时兄弟之间的关系确如其父亲所期盼的那样——如埙如篪,和谐相处了。说实话以他们的财力在当时还算可以的,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讨,最后朝两个方向发展:一是搞房地产,迎合大量人口拥进香港,急需扩建房屋解决住房问题;二是建校办学,因人口激增,大批适龄儿童要如学,况且办学风险小,虽无暴利可图,但稳赚不蚀,可长久办下去以维持生计。此两项投资同时进行。现在回过头来看,这两项投资方向都是非常正确的。可惜的是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在英当局的治理下,一切均需按法律途径,照章办事;而梁氏兄弟还是以为像大陆那样,靠人际关系来打通各个关节,一路绿灯把事情办完。他们还认为鬼佬办事机械、呆板不变通呢!与洋人打交道、到英机构办事,他们视为畏途,认为是被刁难、捉弄。于是在售卖完第一、二期楼盘之后,就自动清盘结算退股,退出不干这一行了。看来命运又与梁家兄弟开了个玩笑,上帝本来给他们一个机会——如果梁家能快速适应香港房地产业的游戏规则,坚持主打经营房地产业,恐怕他们更风生水起,在高州首富的位置青云直上,爬到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了;哪会轮到十年后才涉足房地产业的李嘉诚呢?!但历史不能假设,机遇从来都是一闪即逝,不再重来。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时也、命也、运也吧。梁家与华人首富桂冠失之交臂,殊为可惜!
梁家从房地产业退出后,就全心全意投入办学了。在香港,梁永燊是该家族的灵魂和精英。他娶妻陆氏,也是信宜水口镇人,乃陆幼纲之女。陆幼纲是同盟会的革命元老,先后任鹤山县长、广州特别市秘书长、教育局长、省府秘书长等职,在省港各界有广泛的人脉关系。所以,梁氏兄弟计议出资筹办的培知中学,初由陆幼纲任校长,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;梁永燊为副手助之。但陆毕竟年事已高,学校一切具体事务均由副校长梁永燊主持。由于梁精明强干,学校很快就走上正轨,教学质量显著,赢得家长的赞赏和社会好评。梁永燊也随之名声鹊起,受到社会的关注。不久就被推举为港九中文校联会会长、香港教育司教育咨询委员等社会职务。后又被聘为香江书院教授、珠海书院教授兼训导长等。这颗耀眼的教坛新星,很快就引起台湾方面的注意。于是,港岛亲台组织诚聘他为东方体育会名誉会长、中山大学校长会名誉会长、中国文化协会副主委、香港中山学会秘书长等社团职务。1980年,梁永燊继江茂森之后任珠海书院校长。稍后出任台湾立法院立法委员、台湾在港发言人,是当时台湾驻港最高负责人,去台证件也由他签批。每年双十节都由他在珠海书院主持举办辛亥革命纪念大会。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,香港亲台组织在珠海书院举行悼念大会,也是在他的主持下进行的。1980年代后期,台海两岸关系解冻。身为学者型政坛人物的梁永燊,1988年在香港接待了茂名市侨办主任梁基毅等人。他们之间的谈话虽然以宗亲联谊为主题,但谈吐间,梁永燊对大陆执行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表示赞赏。他不无感触的说:“不管哪个政党,只要人民生活幸福,祖国统一,就会得到人民拥护。”这种“计利当计天下利”的豁达胸怀,也是值得赞赏的。
交谈中,梁永燊十分眷恋乡土,还特意提到曹江特产“章桂薯”(一种品质特好,清甜香喷的番薯。但产量很低,可作名贵的土特产送给亲朋好友)。后闻知在大跃进时因产量低,生产队和个人都不种植而消失绝种了。他感叹地说:“这很好的东西没有了,真可惜!不过还有办法再种。美国加州有章桂薯,因它地理气候与家乡一样,我去加州时买两条薯种给你带回家乡种好不好?”梁基毅喜出望外连声说好。1991年梁基毅出访马来西亚回程途经香港时,曾致电与梁永燊通话。对他说“你还欠我一条章桂薯债呢!”他连忙笑声答:“待我有空去加州时,一定想办法还你这条番薯债!”遗憾的是,后来梁主任再去香港时,朋友告知斯人已逝。可惜,可惜!
梁谱篪移居香江时,才33岁。他为人豪爽,出手大方,他认为帮助别人一二十元、一两担谷或许就能救人一命,或帮一户人家度过难关,于已不过九牛一毛算不了什么。积德行善能福荫儿孙,是他的信条。所以避居香港后,虽然经济状况大不如前,那些生活无着的亲友故旧或乡里常上门蹭饭时,他仍会叫妻子去买菜做饭招待来客。梁谱篪是衔着金钥匙出世的,因身家厚实,从来就不把钱当回事。在家乡时,他为能保住这份身家产业兢兢业业、殚精竭虑而努力。谁也没有想到时局突变,万担租石一夜之间化为乌有,但他心里没有愧疚。因祖传产业在自已手中不但没有败落和流失,反而大有发展;现在弃家避走香江是政局胜败所引致的。他认为正如辛亥革命时满清皇室、贵族和八旗子弟刹那间都断了皇粮那样,是世道轮回天命难违的劫数,丢掉祖业的又不单是自已一个人,所以坦然认命了!而那时他孩子众多(四男六女),最大的才十来岁,因不大懂事而懒于学习。于是他感触尤深、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:“钱财身外物,知识伴终身。有了知识文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,都能挣饭吃。”环境骤变,加上父亲的谆谆教导,孩子们都生性、奋发向上了。日后个个都有出息:长子梁永铭国内中南矿冶学院毕业,与妻子同为昆明地质学校教师;次子永耀台湾大学毕业,在香港当中学教师,妻子是小学校长;三子永尧美国南加州大学城市规划硕士;四子永权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,当医生;长女梁意昭北大生化系毕业,广州中山大学教授;其他五位女儿或在国内、香港、台湾等地大学毕业。梁氏家族的第三代更是出类拔萃,不是博士就是硕士。其中有8人是硕士毕业的电脑工程师,梁永铭的儿子梁远威毕业于美国犹他大学电脑工程硕士,在微软公司亚太区香港公司技术总监。有5人获得生命科学博士梁意昭的儿子邹力取得纽约州立大学博士,再入哈佛大学念博士后,现为哈佛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;三女志昭的儿子陈思杰,也是哈佛大学博士后,现任圣地亚哥大学研究员;四女宪昭的儿子甘立维(Ravi Kamath)读中学时,获西屋奖(美国中学生的最高级别奖)曾受当时的总统克林顿接见。他获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后,又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,现在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做教授……
以上资料表明,梁氏家族的后人个个都学有专长、并有所建树,甚至成为些学科或专业方面的专家、学者。笔者遐想:假如没有1949年的变革,他们的人生又会怎样呢?革命的冲击应是梁氏家族命运的拐点。它未尝不是好事,否则他们必将沿着先人前辈过去的轨道走下去——男孩从少爷到老爷,女孩则从千金小姐到少奶奶、财主婆,过着剥削、寄生的生活,埋没、老死在农村乡间。哪能像现在,当个有文化知识的教师、学者好啊?凭着自已的本领,知天下事,走遍世界。这是老一辈“富二代”在逆境中闯出的新天地、新世界,对当今的富二代也应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吧!
七、风水传说
回顾百年历史,作为茂北梁明溪祖身后子孙的安良堡梁氏,开始各房系的发展是相对平衡的;但二、三代之后,梁振南、梁殷臣那一支经过努力拼搏,一枝独秀创下偌大的家业。到谱埙、谱篪这一代,有了更大的发展……于是历来惯于迷信风水堪舆学说的人,对梁殷臣一家的百年兴衰史津津乐道。笔者因工作职责之故,在该村呆了几个月,常听村巷坊间的议论,说梁殷臣一房独富、发迹起来,主要是他的阳宅乃纳福聚财、有入无出的风水宝地。但究其原因好在哪里,则不明就里了。调查、落实侨房工作将结束时,为了对大宅的概貌有个大致的认识、了解,以便测绘庄园的平面图,我们调查组几个人先后登上了怡园和永春园的碉楼顶上。居高临下,远山近景,尽收眼底。只见石骨河(流到曹江墟后才叫曹江)自北滚滚而来,直奔安良堡;因受对岸东南方斜插而来的一座山阻挡,被迫折向西南绕村而过。因周围竹林树荫遮蔽,人们难以看清而造成“只见水流入、不见水流出”的错觉。生意人迷信,以水为财,认为安良堡风水格局是“有入没出”的聚财纳福宝地,无怪从振南、殷臣父子到谱埙、谱篪兄弟三代就能拥有过万担租石。美中不足的是,对岸的山峰较高,压影着村庄阳宅的官星难以高升,所以梁家的官职都不大。还说建大宅时用的日子犯煞有不足,所以进住不到十年就远走他乡云云。当得知将要落实侨房政策退还给业主时,有村民马上接口说:“祖屋能失而复得,证明风水还是不错的嘛!”众说纷纭,孰对孰错,见仁见智,难以解说。
中国风水学说关于丁财互补和轮回问题,前面已谈及。梁殷臣这一房之所以发达,俗话说“财富逼人”,就是说财太盛,把人丁都逼走了。梁氏兄弟搬进新居后,人丁兴旺起来:谱埙生有三子(永燊、永基、永炎)四女(肖璇、肖润、肖芬、肖芳),谱篪更威水,有四子(永铭、永耀、永尧、永权)六女(意昭、惠昭、志昭、宪昭、爱昭、小昭)。面对丁财两旺的可喜现象,他们心里是乐滋滋的。但好景不长,很快就别井离乡移居香港,丁旺起来,财却没有了。看来丁财互补、轮回之说,其冥冥中的怪圈还是有的;凡夫俗子还是难以突破的,信不信由你罢了。
现在,安良堡梁氏庄园豪宅仍静静地躺在群山怀抱之中。青山依旧,绿水长流。斜阳下,古堡前,清澈的河水汩汩而流,仿佛在低吟浅唱,诉说着豪宅的百年沧桑和梁家的兴衰史。“钱财身外物,知识伴终身。”曾为高州首富的梁谱篪,其切身感受,该发人深省吧?君以为然否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沙发
发表于 2013-3-6 21:08 | 只看该作者
前来学习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512

主题

2463

帖子

2715

积分

大学生

Rank: 6Rank: 6

在线时间
1182 小时
最后登录
2016-3-5
注册时间
2013-3-7
积分
2715
金钱
113

优秀斑竹奖原创先锋奖金点子奖

板凳
发表于 2013-10-3 07:47 | 只看该作者
值得一读,,,,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2191

帖子

4549

积分

研究生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在线时间
14 小时
最后登录
2015-11-20
注册时间
2015-7-31
积分
4549
金钱
554
地板
发表于 2015-8-1 23:02 | 只看该作者
真相只有一个。。就系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409

帖子

908

积分

高中生

Rank: 5Rank: 5

在线时间
3 小时
最后登录
2015-8-6
注册时间
2015-7-14
积分
908
金钱
148
5#
发表于 2015-8-2 01:59 | 只看该作者
说出真实话反应真实民生声音才是好媒体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6

主题

2986

帖子

7288

积分

博 士

Rank: 8Rank: 8

在线时间
231 小时
最后登录
2016-12-17
注册时间
2013-6-12
积分
7288
金钱
1560
6#
发表于 2015-8-3 23:15 来自手机 | 只看该作者
來學習一下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409

帖子

908

积分

高中生

Rank: 5Rank: 5

在线时间
3 小时
最后登录
2015-8-6
注册时间
2015-7-14
积分
908
金钱
148
7#
发表于 2015-8-4 21:17 | 只看该作者
哈哈,好多爆料啊,希望茂名能渐渐好起来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911

帖子

1874

积分

大学生

Rank: 6Rank: 6

在线时间
3 小时
最后登录
2015-9-12
注册时间
2015-7-31
积分
1874
金钱
251
8#
发表于 2015-8-5 15:05 | 只看该作者
必须得关注民生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2191

帖子

4549

积分

研究生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在线时间
14 小时
最后登录
2015-11-20
注册时间
2015-7-31
积分
4549
金钱
554
9#
发表于 2015-8-6 00:37 | 只看该作者
呃。。。我的天呐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771

帖子

1610

积分

大学生

Rank: 6Rank: 6

在线时间
3 小时
最后登录
2015-9-12
注册时间
2015-8-2
积分
1610
金钱
217
10#
发表于 2015-8-6 18:36 | 只看该作者
神了个奇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茂名媒体网新浪微博|客服QQ: 1132836688|电话:13428161108|茂名媒体网免责声明:本论坛(mmmtw.com)所载所有内容皆为网友上传。 本论坛只为网友提供空间和平台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。 QQ:1132836688 本论坛的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的个人意见,与本论坛立场无关。|茂名|茂名论坛|茂名人|手机版|茂名新闻|360导航|关于我们|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0428号 ( 粤ICP备2023141084 号-1 )  

GMT+8, 2024-6-10 18:14 , Processed in 0.709780 second(s), 3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