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     今天,我们就接到广州市民李阿姨的报料称,今年1月,她发现丈夫领取退休金的银行存折内有1万元不翼而飞,而她打印存折时也没有这笔款项的取款记录,但涉事银行支行方面就坚称这笔钱是她自己领取的。 
 李阿姨的丈夫伍先生是退休人士,退休金账户的存折一直由李姨保管。去年9月29日,李阿姨在涉事银行罗冲围支行服务窗口,从该账户一次性支取了2.5万元。直至今年1月11日,她计算过存着余额应该有6万元,谁知再去银行却发现余额只剩5万多元。
 
 事主 李阿姨
 “我当时都信他,因为我不知道有没有算错,我回到家后拿计算器算,就发现那里空了一格,就是9月29日下面空了一格。” 
 
  
 
       第二天,柜台人员查验后发现,该1万元是在9月29日,李姨支取了2.5万元后两分钟被支取的。然后,工作人员在存折空白处补写下支取金额后,把存折退还给她。事主 李阿姨
 “她用手写下去了,我拿着存折越看就越觉得不妥,你写下去就应该是,谁写就谁盖章,另外她也没有证明那天是补写下去的,只是按照流水抄进去。” 
 
事主 李阿姨  
 李阿姨不服,要求银行提供证据。但银行就提供不了:一是监控每3个月就被覆盖;二是涉事银行规定5万以下现金支取不需要客户签名,所以单据上也查不到谁拿了那1万元。
 
 “她说你会不会不记得了,你有没有想过呀,我说我想过了,我全部想过,才会在第二天来找你们。”记者 叶晓雄
 
 “记者今天陪同事主李阿姨,来到涉事银行了解情况,接待我们的客户经理就表示,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实质的证据,证实这1万元就是李阿姨支取的,但由于前后两笔取款相隔只有2分钟,从他们行内的技术来分析,这1万元应该是李阿姨拿的。”
 
 
  建设银行罗冲围支行客户经理 钟先生
 记者:“没有实质的证据吗?”“是呀。”
 记者:“到底是不是阿姨拿的你们也不确定啦?”
 “从数据上看,拿这笔钱前后相差2分钟,需要提供这些介质,应该就是同一客户。”
 
      究竟工作人员的操作又是否符合规范呢?建设银行罗冲围支行客户经理 钟先生
 律师 金焰记者:“为什么会空了一格呢?”() 
“可能是机器故障打不出来。” 
记者:“前后相差2分钟,机器就刚好坏了?” 
“机器的东西是很难讲的,而这个手续是还原上去,这是对的。” 
记者:“存折上能否看得出来是1月12日补写上去的呢?” 
“.......”
   
      目前,李阿姨计划将事件交由12315和金融消保协会协商处理。有律师就指出,这件事银行理应负上一定的责任。
“下一笔1万元的记录,没有在存折上显示,这是本案中的一个疑点,因此出于对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原则,也在于银行不能举证的客观事实,我认为银行还是应该酌情将这1万元,或者全部或者部分,对当事人进行补偿。” 
 (来源:广东今日关注)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