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茂名媒体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图文热点
查看: 2593|回复: 35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散文随笔] 杨彪随笔书话选

  [复制链接]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3-7-10 07:30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1 19:20 编辑

[陆续发上]



作者简介:
出生(61年)、成长于茂名市。
做过教师、工业区负责人。
爱好读书、游历、收藏、摄影。
籍贯北京顺义。现定居深圳。

739_7_81ca37d363930d5.jpg (6.19 KB, 下载次数: 20)

739_7_81ca37d363930d5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0 13:55 编辑

...


  人到中年早把他乡做故乡——茂名小记


...


  茂名于1959年建市,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,实行市管县体制。现辖茂南区、茂港区、电白县和县级市高州、化州、信宜。茂名编《回顾历史 见证辉煌》序言说:“这里是岭南名邑,南方油城,蕉荔之乡,名人荟萃。晋时名医潘茂名爱乡爱民,悬壶济世,为止疫救民劳累至死,被民间传奉为得道成仙。隋文帝降旨将高州县改为茂名县,唐太宗又把南宕州改名为潘州(今高州市还有潘州公园——笔者注)。分别以一个历史人物姓和名作地名,在历史上实属罕见。”这里说到了茂名市地名的由来,小时并不知道,离开茂名几十年后才了解。固然是孤陋寡闻,也是惯常的心理在作怪。在身边的时候不屑了解,不知珍惜。远离久了,才有了回顾的思想。
  我们籍贯北京,父母南下到了广州,58年又大城市人口疏散到了茂名。像我们这种南下的新客家,与当地的融合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。七八十年代,父亲千方百计想回北京,终于不能如愿。几个儿女与当地的融合也有程度的不同,兄长、弟弟好多了。当地人过去流行这样的唱词:“唠松唠松,不食洋葱。生在湖南,死在广东。”调侃的是南下的人,语义也算刻毒,据说还带影射。年轻时候,颇为尴尬,总有一种“南腔北调”“里外不是人”的感觉:在这里,人家认你是外人,回到北京,还是当作外人。自己的内心也是时常矛盾,爱恨之间:你夸极北京,我就想着茂名的好;你若要臭北京,我又不由替它分辨——对茂名,何尝不是如此?当然,现在这个年月,人口流动频繁,感觉已经不再明显。何况,人到中年,早把他乡做故乡了。(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三日记于深圳)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板凳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0 14:28 编辑

...


  第二故乡~茂名特产记略


  不久前,父亲送我一本·《茂名文物古迹》一书(由茂名政协文史委编)。他人授子女以财富,父亲赠我以书籍,正可谓投其所好,各得其所。正文前有一句献词:“谨以此书献给热爱茂名的朋友们!”。
 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,现辖茂南区、茂港区、电白县和高州、化州、信宜三个县级市。是全国最大的炼油工业基地,誉为“南方油城”。也是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,荔枝、龙眼、香蕉产量大,质量高。
  暑假期间参观特产店,竟又发现番薯进了特产行列,以印制精美的纸盒包装,五斤或十斤一箱;这种番薯,又粉又甜,无论蒸煮,表面都会爆裂开,所以起了个特别的名称:爆皮王。
  见多识广的弟弟还告诉我,茂名有“四雕”。信宜的南方碧玉雕是早就知道的,玉质类似辽宁岫玉,可惜雕工欠出色。高州的牛角雕(简称角雕),其实很独特,我也十分喜欢,可惜一直没有找到一件满意的虾篓题材的牛角雕。化州盛产橘红,是一种植物果实,是很好的润肺止咳药材,鲜果的时候像橘子,干燥以后又似罗汉果(略大);据说果实干燥后还可以雕刻为工艺品(称橘雕),此前我是不知道的,至今也没有见到过。电白(县治在水东镇)靠海,自然是贝雕。前些时候,买了一本邮册《典藏激情,共创和谐——第16届亚洲运动会运动项目纪念珍藏》,诱因就是两枚贝雕邮票(工艺品):一枚会徽,一枚吉祥物。十分精致,十分可爱。邮票制成贝雕,创意已经可以打满分。广东是海洋大省,应有这种特色标志物,而号称“名片”的邮票就是很好载体——只是不知是不是电白的贝雕。
  “四雕”之外,另外还有一种缅茄树籽,坚硬可以用于雕刻,称“茄雕”。此树国内稀有,高州只有一棵,四百多年的历史了,至今还枝繁叶茂于城郊鉴江西岸的关屋村前(它还连着一段悲惨的故事呢)。《茂名文物古迹》记载:“缅茄树每年二月抽芽发叶,五月开花,八月结果,十二月成熟。原产缅甸。它的花白色,香味与白玉兰相似。荚果肥厚,椭圆形,每年一熟,一般每荚有籽3至6粒。”缅茄籽拇子大小,下黑褐而上橙黄,黑褐部分似荔枝核,黄色部分美如蜜蜡,常施以雕刻;可惜所见都是并不精彩的雕刻。弟弟送我两枚未施雕刻的,每颗才要五元——竟还能如此便宜,是完全出乎意料的。
  今日中秋节。以为看不到月亮了,七点半的深圳新闻也是这么说的,播音员话音未落,孩子喊了起来,月亮出来了!我还真不相信,一天了都是浓云密布的,几分钟前还下了小雨;探头一望,很柔很柔的,如珍珠,如月光石,果然是月亮;据说今年的是几十年最小的,也果然很小;又小又朦胧,很柔弱的样子,不过还是无论如何要出来,真是有心!
  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。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。“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”?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歌咏的不是月,是寂寞,是温情,是一份大爱、一份深情,一份如月光扯不断的牵挂!
  刚刚又看到网上的新闻说道茂名暴雨成灾,死伤多人,令人伤感。小时候也几乎年年遭受洪涝之苦和转移的颠沛,也多次义务参加河堤修筑工程,情况渐有改善,然而终究水火无情啊。我的故乡虽是北京,但是茂名是我的出生地,高中毕业才离开。(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二日记于深圳)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地板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1 19:21 编辑

...


  小东江畔金花街


...


  人生的第一页从哪里翻开,实在是个谜。中国传统的计称年龄的方法是从你进驻娘胎的那一刻就开始了。西方人非要等到自己呱呱坠地时,才说:我真高兴来到了这个世界上!这些虚岁、周岁法孰优孰劣之争,居然也能纭纭众生无所适从。就连这最起码的物质的人从何时产生,都莫衷一是,何况精神的社会的人呢?唉!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门槛,就面临一个大问号。
  我的出生地是个不很美丽又很美丽的地方—在我的心里。它位于广东省西部、雷州半岛东北端。它的名字叫茂名市。这里连绵起伏的是大大小小的丘陵,宛如面包然而不是面包,因为这里历史上是贫脊荒凉的地方。可是有一天人们发现:这里的地下却埋藏着不少油—一种能生产供飞机使用的高级石油的油母页岩。于是这里突然成了宝地,人们蜂涌而至。一个新城诞生了。不过它的降生比我也早不了几天,它是出生在大跃进的年代,一九五八年,只比我大了三岁。
  不过这些都是我懂事以后陆续听到的故事。我也算得上这个城市的早期老市民了。但小时并不觉得怎样,今天一旦远离了它,心中不免有一种空空如也的感觉。这片生活过的土地,那些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流逝的岁月,便更历历在目了。

  “金花”,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!我出生的时候,父母就住在小东江西岸这个新兴的居民区里。我是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一头扎进这个世界来的,真是初生之犊不怕虎,我竞然冒冒失失跑进三年困难时期里来了。当时国库空虚,民不聊生。我们这个人口多、收入低的家庭之窘况就更不用说了。我的母亲是家庭妇女,没有工作;父亲是个小干部,收入每月只有四五十元;姐姐上小学,哥哥和我一样穿开档裤。听母亲说,我出生后,虽然还能吸到一些母奶,但很多时候是灌食米汤的,与奶粉、鲜牛奶根本无缘,更不用说今天独生子女普遍食用的进口奶粉了。我还算幸运的,到我弟弟生下来,他完全就是米汤哺育成长的。所以至今他体质弱、个子小。每当母亲说起往事,总觉得欠了他什么似的。
  虽然生活是贫苦的,但留给我的童年生活的记忆是美好的。那时候,我们家经常靠木薯充饥、所以至今我还很爱吃这种“低劣”食物。说来奇怪,一种食物多吃必厌,而我却没有丝毫吃伤的感觉。是因为木薯好吃?还是因为我适应力强?都有可能。但也因为有了这种艰苦生活的磨练,使我养成了杂食、粗食的良好习惯。生活不一定是公平的,但适者生存,生活可以磨炼人。
  在金花这个居民区,我大约居住了三年多。也许当时太小,但在能够回忆起来的事情已经不多了,现在感情上,这里始终是我最依恋的地方。我还清楚记得:房子的前面有一条走廊,柱子是木做的,油漆红红的。确实是红红的,这个印象太深了,当时我一定很喜欢这红色,多热闹、多漂亮,一定觉得好象住在宫殿里一样。十几年后,我曾两次回到这里,时光流逝,面目依稀昨日,“只是朱颜改”。我想,昔日的廊柱也许并非那样鲜红,但在孩子的眼中,世界永远是崭新美好的。
  在我上了大学以后,曾写过一篇散文,记叙我们在住家附近的荔枝园里玩耍的情景,表白了我对这段生活的强烈感情。说心里话,我真想重新过一遍这段生活——如果可能的话。忘不了我们打下荔枝时的欢呼,忘不了我爬树而又屡屡滑下来的兴奋和焦急,忘不了疲倦了睡在林子里听蝉鸣的逍遥,更忘不了炊烟四起时母亲的呼唤声。时过二十多年了。当我兄长杨彤重新拿起笔从事写作时,他首先回忆起了这段生活,并写下了下面这首童年诗,其中追忆了这段往事:
  儿时的村庄/青蛙在鸣唱/纸叠的小船/在溪流上启航/没有帆/自由的流淌/伙伴们蹦呀,唱呀/歌声滑过清澈的水面/洒落银滩/含羞草合拢娇嫩的双唇留住了彩色的歌/小贝壳也拉长了耳朵/遍野飘溢着芳香/炊烟袅袅/伙伴们站在土岗上/依依不舍的看着夕阳/回到远山那边/微风亲吻着原野/亲吻着金黄的稻浪/亲吻着踢踏响的木屐/亲吻着胸前的红领巾/从春天迁来的野花/你这快乐的天使/但愿永远在此/守护我稚嫩的梦想/赶开一阵阵冬的寒潮/只留下温暖和太阳……

  我的弟弟更是酷爱写诗,而且现在在茂名当地已相当有名气。他有一首很美的童年诗。当时小,虽没有我们那段乐趣,但他自有他的乐事。从这首诗里,可见到他多么强烈的赤子之心和敏感。这也正是我们兄弟三人共同拥有的,不过他更为特出罢了。
  下面是他的《童年》:
  越过岁月的门坎/听到童年那清脆的呼喊//我常稚气地拈住一枝蒲公英/尖起嘴唇,把絮丝吹散/在草坡上打滚,撒欢/追赶蝴蝶、采撷百里香/从老榕树那浓密的胡须里/寻出一只只穿红盔甲的小飞蝗//在湛蓝的大海旁/我踏着柔软的沙滩/拣五彩的贝壳/看那海鸥追着船儿飞翔/浪花拍湿了衣裳/我拾起一片片海上的月光……

  是啊!童年是值得回味的,但儿童却不会去回味,那是大人的事。
  有两件事,在当时可说是惊天动地,所以我一直未能忘掉。在金花这个居民区的东面不远处,就是那条流经茂名市区的小东江,而金花的周围则到处是田野。每当我们出去玩时,就在田埂上狂奔,互相追逐。一次我在前面跑,姐姐追在后面,回到家后,只见姐姐神色紧张。她说,她看到我一脚踩在一条在田埂上晒太阳的蛇身上,把她吓坏了,赶紧绕道跑回来。我听完也很后怕,但又觉得很剌激,很想看看那条蛇,但最后还是没胆量去。从那以后,每当我走在田埂上,就不觉想起这件事。就不觉格外紧张小心,至今未能去除这毛病。另一件事不太雅观,但给我的印象太深,也算我懂事以后的第一件悲观体验,所以不妨说说。那是一个夜晚,父母都外出了,我要大便,但怎么都拉不出来。又弊又疼,我哭了,哭得很伤心,我多么希望妈妈在身边啊!哥哥干着急也没有办法。母亲回来后才解决问题。这件事使我第一次体验到乐趣之外还有恐惧,第一次体验到孤立无援的失望和害怕。
  贫困的生活培养了我忍受艰苦生活的勇气和品性,无微不至的亲情关怀,又潜移默化地促成我纯洁的心灵和脆弱敏感的情怀。今天我想,假如我有一个优裕的家、有安定的生活,那么这种亲情,一定会使我成功——无论事业和生活,可以免去我一生中的许多误区和痛苦。但是……生活就是这样吧,它赋予了你一些,又剥夺了你一些。
  我也许并不拥有一个美好的家,但我依恋它、热爱它。在它的庇护下我逐渐成长,给我打上了它的烙印。哪怕恨过它,却永远深爱它。这就是个人与家庭“斩不断、理还乱”的血脉吧。
  在我三岁多的时候,我们家搬往一个新的居民区——六百户。记得,那天,母亲把不多的几件简陋的家具装在一辆手推板车上,就步行上路了。我好兴奋,与姐姐、哥哥一道跟着走,才一岁的弟弟则坐在家具的中间。天瓦蓝瓦蓝的,我贪婪地观赏沿途的风景,这一切,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。我好象从未出过这样的远门,当时的欢乐是可想而知的,因为这第一次旅行至今还深深印在我脑海里。至于这第一次“旅行”对于我成年以后酷爱旅游有无影响,无从考证;但我永远珍视这首次旅行。这不仅仅是风光旅行,更主要的是我人生的旅程又迈出了新的一步。
  我想,每个孩子都会由衷欢喜或憧憬这种变动的。
  就这样,金花这块小小的居民区甩在了我的身后,但这块乐园却潜藏进了我的心里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0 14:02 编辑

...


茂名河西书店记略


  二零零八年二月我带着儿子从深圳回到老父母所在的茂名城区。二月一日到的家,二月六日——除夕上午,父亲陪我到河西转了转,昔日最繁华的百货大楼已改了南方书城(吃了闭门羹除夕不营业),河西新华书店(老店)还在,而且面积依旧——这就不容易,多少新华书店在萎缩、改行?这里是我小时经常泡书的地方。
  那时没有现在方便,没有开架售书,只能隔着柜台请阿姨、叔叔取书看,看多了不买,阿姨叔叔或者也会不耐烦,自己也时时不好意思。于是惴惴然看书,仓促间选书、买书,然后抱着心爱的小人书往家走。那时还没有公共汽车,人小也不会骑单车,从小东江永久桥附近的书店走回家,大概也要二三十分钟,但那是多么快乐的一段路啊!
  逢年过节父母给了零花钱,就跑去书店买书,好像是我童年最大的快乐。上大学以后,开架售书还没有实现,这个小时候就有的愿望,好像还是在到了北京工作以后才成真的。——真是太好了!尤其对于孩子们。
  为了表达对童年的纪念,也为了慰藉一下对于这家老书店的深情,我花150元为十岁的儿子购买了一套《喜羊羊与灰太狼》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0 08:01 编辑

...


潮州印象


...


  “潮州佬”给人们的印象,好像历来就是能做生意,由此被人们称为(是誉抑是贬?)“中国的以色列人”。其实何止是擅长生意,就是坚忍耐劳、团结互助、志存高远的精神作风,也是一点不逊色以色列人的。
  广东流行这样的说法:娶妻要娶客家妹。言其守节又勤快(有没有与时俱进就不知道了)。以此类推,是不是可以说:嫁郎要嫁潮州郎呢?潮州人家族观念重,要做好家风洗礼的准备,而且还要受得了丈夫可能的沾花惹草;不过可以放心的是,只要你能忍耐,是极少有离婚的,而且你始终被尊敬为“大”的。
  十几年前我去过汕头、潮州,结果吃中饭的功夫,面包车被洗劫一空,至今派出所都没有破案的消息。不过我还是十分喜欢潮州城,不单是湘子桥(广济桥)的浪漫,古城墙的保守,功夫茶的朴素(细腻繁琐却终归于朴素,本身就是一套哲学),金木雕的辉煌,还欠我一场潮剧呢!
  几年前,读到《看图说书——小说绣像阅读札记》,还是有几分惊奇:潮州佬还有玩这个的?不过还是很佩服潮州人(潮汕人)的,做什么都能够出人头地。陈平原这本书是关于北京和北大的历史文化的,谈的是“关于城”、“关于人”、“关于书”。他也算争气,不断总有新书推出,“学苑话题”书系他就占了近半,另两种是《当年游侠人——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》和《学者的人间情怀——跨世纪的文化选择》。要说“书”,我倒只有一本王兰若的画册,几种方楚雄的画集,潮州是他们的家乡。
  我这篇小文谈的也是“关于城”、“关于人”、“关于书”,希望它不要惹得潮州佬不高兴,他们骨子里到底是有点排外的,不似繁华都市那般大杂烩。(二零一零年九月十四日记于深圳)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7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0 08:00 编辑

...


中国画家杂谈


...


  时间虽入了秋,气温却没有入秋。二十六日,太阳一出,依然炎热如夏;不过蓝天白云,还是一个登山的不错的日子。拉了侄子进了莲花山公园,顺着山梁走了一阵,又在山麓的大道上漫步。前些时看了《历代荔枝谱校注》,才知道,有林的山脚才能叫做“麓”。怪不得声部的“鹿”头上长出了“林”。两次到大西北旅行,出了绿洲,那莽莽苍苍的戈壁尽头又是沉郁的山峦或山峰,找棵草都难,这样的地方只有山脚,没有“山麓”了。
  眼前,阳光灿烂,绿草如茵,绿树成荫,甚是舒坦,须知生在福中呀。行到胡主席手植金桂树旁,不少人在留影。也许是经历了移植的缘故,花骨朵都还没有;也许要到明年秋来,金黄的桂花才会点染枝头,馨香袭人。
  不远进了关山月美术馆,竟然不期而遇了《我负丹青——上海美术馆馆藏吴冠中作品展》,还有《异域行旅——20世纪50-70年代中国画家国外写生专题展》。好家伙,好事成双,都是重量级的。此时“异域行旅”展开幕式刚过,各路好汉还没有散去,熙熙攘攘的,一派艺术盛世的气象。可惜我还要赶回去给孩子做饭,待仔细看了吴冠中,就没有时间欣赏傅抱石、亚明他们了——下次吧;好在近来的展览都比较长时间,这也是我一直呼吁的,人微言轻,听不听得见管不了,如今如愿以偿就好。
  今天,又为“异域行旅”展来到了关山月美术馆,顺山麓一路行来,清风习习,总夹杂着桂花的淡淡的浓香。说“浓香”,盖因它的芬芳太特异,太难忘了。桂花的感人,历代文人的争相吟诵,在它悠远醇厚的气息;又不尽是,不也在于它们花姿的不显不扬秀外慧中吗?——仔细看去,这些错杂在树丛中的桂花树,星星点点的花朵,多是浅黄近白的,不同于金桂树。“异域行旅”写生展,展出了十位著名国画家的作品。李可染的光影变化,已预示了后来山水画的面目;石鲁的倔强,宁折不弯,在作品中蕴藏得是那么强烈;赵望云,长安画派的开创者和领袖,似乎造型功底不够,但丝毫不减亲切和感人的力量。他的画来自于中国美术馆,大概就是画家的捐赠。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他的捐赠作品画册,想买可惜终于没有买。
  赖少其,几次去广州艺术博物院(内设赖少其艺术馆),都没有看到他的作品,最后一次也只是看了不多的一些版画。眼前,也是不多的几幅,还是属于素描,没能看出他后期厚重的山水画面貌。真不过瘾,似乎与赖少其的艺术总是缘吝一面。不久前,在关山月美术馆参观黄叶村书画展,看到一通赖少其写给当时美协主席吴作人的推荐信,不仅为黄叶村先生的不幸和非凡的生活艺术经历唏嘘,也为赖少其先生的礼贤下士而感动。
  张仃,满脸的粗硬髭须,正像极了他的渴笔焦墨山水,而偏偏誉为“浑厚华滋”,正揭示了事物相反相成之真理;黄土高坡贫瘠,又有几人能看出它的浑厚和华滋?眼前只有三四幅彩墨画,但其中强烈的张力,不正孕育着未来的浑厚华滋吗?
  傅抱石的形式诸多创新,意蕴与情趣却从来没有脱离过中国气派与中国情怀。清末革命党人秋瑾有诗一句,是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,如果撇开政治与情感,而赋予艺术的语言,倒挺适合作为傅抱石绘画艺术风采的描绘,那种形神的交融及弥漫,就如风雨之于人们情绪般自然与浑然。
  黎雄才只有两幅,一幅挂轴还是全场的唯一,作为展场效果,确实美中不足。亚明,莫名地喜欢他,曾从深圳市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买到一幅高秋图,色彩和意象都喜欢;仔细观摩,又还是缺乏真亚明那种疏朗洒脱的气韵(尤其那种永恒的赤子之心)。特别羡慕那些收藏了他的“纵然一夜风吹去,只在芦花浅水边”的朋友;《亚明作品集》(1-7卷,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)里就有几幅,可惜还是书。我那幅高秋图,一位潮州人看上了,要我送他,想得美,我还要留着与亚明先生亲近下去呢——是不是真迹另说。
  刘蒙天(1918-2007),生于浙江省嵊县长乐镇水竹安村,三九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,八零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。五六年曾经与关山月出访苏联、波兰并写生四十天,回国后在北京举办画展。所以他们的某些画作有似曾相识的感觉,原来是场景或人物相同,只是角度或距离不同而已。他的画与关山月的都太规矩,法度有余,灵性不足。
  关山月的作品最多,占了一楼两侧的两个展厅。关山月分别于五六年三月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,八九月访问苏联和波兰,五八年十一月前往法国、荷兰、比利时和瑞士主持“中国近百年绘画展览”,七六年三月赴日本参加“日中文化交流协会”成立25周年活动。关山月现场的作品过去都在二楼的常设展厅展出过,所以也都看过,还不止一次。
  十位大师的“异域行旅”体验过了,又遇上《居深履厚——邹传安从艺50年回顾展》的开幕式。多耽搁了半个钟头,看到了“中国首屈一指的工笔画”,却耽误了给孩子做午饭,只好面条打发了。我不知道《异域行旅——20世纪50-70年代中国画家国外写生专题展》的策划者用意何在,是要说明那个年代也有艺术的对外开放,还是只是直面历史而已?
                   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九日记于深圳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8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0 07:59 编辑

...

一氓书缘


...


  印象中,只知道李一氓是老革命。这本书,在同一书架也摆了很久了。此前买过一本陈原的《人和书》,居然读得舍不得放下,还推荐给就读对外汉语教育的侄子。不过人家不屑一顾,上网都忙不过来,补外语都忙不过来,恋爱都忙不过来,哪有功夫?所谓蛇有蛇路,羊有羊道,各人有各人的活法,各代人有各代人生存之道;官有官的宠辱,民有民的哀乐。

  与《一氓书缘》应该是一个系列,都是狭长32开本,装帧也相当,除这两种,还有朱自清的《你我》、吴晗的《灯下集》、吕叔湘的《语文常谈》、舒芜的《书与现实》、王蒙的《双飞翼》。主题都是谈书、读书和学问,但没有一个丛书名称。李一氓这本书谈的也多是传统文化,时涉版本,不过比之黄裳,实在缺乏那种渊博与睿智,更没有那种驾轻就熟的轻松;也没有陈原先生的平易与饱学长者的宽厚。不时流露的官腔、政治挂帅的姿态和似是而非的“大局观”,始终格格不入。不过这也是历史使然,由不得他,也由不得后人的自以为是。近年有的人捞到蒋介石日记,就说要跳出内战情结,来评价蒋先生,自以为客观了、科学了,其实也是为当前服务;情结不等于历史,但也一定是历史造成,是历史的反映,是跳不开的;跳开了,也未必真实。

  读书还是快乐的,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是读书功利的反映,科举时代不用说,今天的参加个培训班就招调入户(还是制度不合理,乱设门槛,为设门槛而设门槛)、为官升一级而在职拿个硕士博士或工商管理(官商勾结历来就有,又添了官学勾结),就见怪不怪了;不过我到底羞与为伍,黄金屋、颜如玉,即使有心也早已无力。可喜的是书中也有旧雨新知,“旧雨”者,曾经的人和事,曾经的知识与见闻,曾经购买和阅读的书籍;如本书《读书札记》中提到的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,几年前我就在深圳会展中心买到一套;又如《读辽史》说到了北京云居寺,令我想起了与同事白天骑车游云居寺、十渡,晚上下围棋的经历,那时的云居寺近于废墟,佛经石刻倒保存完好(原埋藏于地下),还有一座不太高的辽塔,不知现在寺院有否重建,保藏刻经石版的恒温恒湿地下室是否建了?至于书中的“新知”,那就俯拾皆是了;如行万里路者,扑面而来的是新鲜的景物,不期而遇的是新奇的人事,那个开心,那个爽!好读书者与热衷旅行的人都有一种“病”,就是幻想,就是不满足于现实。
  《一氓书缘》的“书缘”,说的大概也是与“旧雨”和“新知”的缘分吧?(二零一零年六月十六日记)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9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0 07:42 编辑

...


阁楼上的光


...


  《阁楼上的光》这本书购于深圳中心书城地下层儿童书籍区,时间大约在二零零八年。常陪孩子到深圳书城中心城看书、购书,其实说孩子陪我,更合理,才不会招致孩子可能的异议。小的时候,他在看书,要陪着他,不敢走开。一次,匆匆赶去看了一会自己喜欢的书,在南区;当匆匆赶回,遇到孩子正与一个小孩和他的父亲前往上厕所。我当然没有理由怀疑别人,但实在出了一身冷汗,尤其心有余悸。其实,这也是孩子对自己的考验,不见得是没有警惕心,这很需要勇气的。如何对待实在不易,责备不当,也许就吓退了尝试的勇气;掉以轻心又有后顾之忧。身为父母的,不一定正确,但他有责任。

  陪孩子看书,我随意翻着,就翻到了《爱心树》,从此喜欢上了谢尔·希尔弗斯坦,后来就陆续买了这本《阁楼上的光》和《向上跌了一跤》。真是好书,笔简意赅,而且童趣盎然(中国儿童文学少有贴近真实的童趣,过去是一本正经的说教,现在是低级趣味的泛滥)。是给孩子买的,其实也是自己的补充。一说“充电”,就是实用的知识技能的补习,其实,情感的、道德的、责任的“充电”往往被忽略掉了。譬如,中国汽车驾驶者,差的哪里是什么技术,完全就是职业道德和社会文明的缺失;要“回炉”,也是回思想观念的炉。不过该回炉的,又岂止是司机们?

  在这里引用两首诗与没有读到的朋友分享,其一《阁楼上的光》(都是诗文配图,作者都是谢尔·希尔弗斯坦):“阁楼上孤灯一盏。/尽管门窗紧闭,漆黑一片,/我却看到微光在闪,/那是什么我全知道,/阁楼上孤灯一盏。/站在外面我看得见,/我知道你就在里面···往外偷看。”我觉得童心之中很有哲理。另一首《作业机》十分有趣:“作业机,哦,作业机,/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。/只要把作业放进去,再投进一角硬币,/按下按钮,等上十秒,/你的作业就会出来,/又干净,又整齐。/来看看——‘9+4=?’答案是‘3’。/3?/哦,我的天!/看来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。”哪个小孩不希望有一台这样的作业机?不过,不经过自己的努力,作业还是做不好。对不对?如果还觉得小诗不够好,那就找译者吧,一定是翻译“机”存在缺陷。(二零一零年六月十七日记)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

主题

84

帖子

75

积分

学前班

Rank: 2
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4-7-20
注册时间
2013-2-27
积分
75
金钱
0
10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0 07:3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娃娃鱼 于 2013-7-10 07:41 编辑

...


《林海雪原》及其他


...


  我买到线装尤其又是宣纸的书,实在不忍心下笔,至多盖几枚收藏印,所以购书地点日期基本阙如。这本连环画《林海雪原》能够具体记录下来,其实是有赖于购书小票。我有保留小票的习惯,随手夹在书里。一是保留了这个失去了信誉的时代不敢或缺的凭证,二是购书的记念,三又权且充当了书签。不过这种小票的字迹半年就开始褪色直至完全消失到白纸一张,只是夹在书里,可以长久许多。

  卖八百多本旧书给深圳尚书吧的时候(这些都不是线装书),那位戴小姐美丽而热情,不过似乎有点嫌弃书上的购书记录。也是,我的字迹又不漂亮,又不是名人署名。如果名人签名,书不仅有了将来的文物价值,眼前也会保值增值了,那又求之不得了(乔冠华夫人的《厚厚的大红门》签名本我有两本,就丢了一本在那卖的书堆里;《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》十册,明知当前旧书市场也不容易买到了,还是连卖带送送走了。情非得已啊!)。

  曲波的长篇小说《林海雪原》恐怕早已成为了经典,连环画也是,我最喜欢的是,那种异常艰苦、残酷甚至血腥的故事,竟然写得如此浪漫甚至温情。既没有失去对于历史人文的认识,又让人充满向往,恨不生逢其时也。与描写同一背景的长篇小说《暴风骤雨》两相比较,就体会出各自的风格了。不过无论如何,周立波的《暴风骤雨》在文学史上,还是要比《林海雪原》略胜一筹的。两者的连环画却正好倒过来。(二零一一年四月二十日记于深圳)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茂名媒体网新浪微博|客服QQ: 1132836688|电话:13428161108|茂名媒体网免责声明:本论坛(mmmtw.com)所载所有内容皆为网友上传。 本论坛只为网友提供空间和平台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。 QQ:1132836688 本论坛的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的个人意见,与本论坛立场无关。|茂名|小黑屋|茂名论坛|茂名人|Archiver|手机版|茂名新闻|360导航|关于我们|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0428号 ( 粤ICP备2023141084 号-1 )  茂名市展翅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GMT+8, 2024-4-28 18:01 , Processed in 0.669746 second(s), 4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